也許是7-11的行銷功力太強,奮起湖這幾乎被人遺忘的地名突然廣為人知,去了幾次,遊客一次次多過一次,今日最是離譜,可能正好搭上團體旅遊的旺季,遊覽車一部挨著一部,行駛在狹窄的山路上,連會車也顯得困難。
常去奮起湖主因是距離適中,可當天來回,曾有回運氣不佳,被糟糕的路況困在山上,下榻奮起湖大飯店,晚上無聊極了,除了老街外,其他地方陰暗得令人令人懷疑可能有山魅出沒,偏偏老街奇短,街頭到街尾花不了幾分鐘,那一晚街頭街尾繞了好幾回,繞到最後,迎面而來的臉孔均似曾相識,幾乎想要"笑問客從何處來",從此再也沒有過夜的念頭。
這諸山環繞的小山城因阿里山鐵路而興起,也因鐵路而沒落,地處群山之間,每日一過午後即陽光消蝕,雲霧迷漫,縱使盛夏時分,也令人暑氣全消,來到這裡,"坐看雲起時"屬例行公事,山嵐流動,有如罩上層薄紗,傍山而建的新屋古厝座落其間,有些已人去樓空,若非有這一大群觀光客,肯定平添幾分異樣的蒼涼,每日定時來到的火車,連接著過去與現在的情感,刺鼻的柴油味提醒我們認識它經歷的歲月,轟隆聲中透出幾許無奈,昔日大阿里山區唯一的交通工具如今淪為觀光用途,甚至為了它的存廢而爭論不休...
隨著觀光客大量湧入,以及老街的浴火重生,屬於過去的斑駁記憶正在剝落,未來會是什麼樣子?難道是另一個九份?歷史的記憶與商業的繁華常常背道而馳,肯定自己想要的不是後者,但人都有選擇更好生活的權利,趁它尚未完全變調之前,多看它幾眼,將眼前的純樸面貌留在心底吧!
Sunday, October 30, 2005
Saturday, October 29, 2005
秋日風情
明天又是周末,上班的心情也跟著輕鬆起來,冬天腳步已近,明明快八點了,天空依舊一片灰,行經濱海公路,路旁漁塭、溼地升起的霧氣似乎與天際連成一片,果然心隨境轉,不覺灰色系的陰沈,反倒欣賞起霧中的風景,猶如畫冊裡的景色,若非身處車陣當中,迫於上班時間的壓力,真想下車走走,看看這連綿不絕的魚塭之另種風情。
下午忙裡偷閒將幾個網站的RSS訂閱改用FeedBurner重新"燒"一遍,順便玩玩這個大名鼎鼎的RSS服務,在此之前,一直很好奇這個網站到底有何用處,幾乎所有Blog系統均提供RSS功能,直接訂閱即可,何必多此一舉,玩過之後才知道原來不少Blog系統的RSS是有問題的,多半是編碼錯誤,導致有些軟體可以訂閱,有些則不行,難怪我在Mac的NewsFire上常常產生訂閱錯誤,先前還以為無解,原來只要用FeedBurner燒一次即可解決,它會修正編碼錯誤,並且提供一個方便漂亮的介面,假如用的是線上訂閱RSS系統如Bloglines,Rojo,NewsGator等,有按鈕可以直接訂閱,至於離線訂閱軟體也可以透過feed://...訂閱,再不濟,直接觀看也行,FeedBurner燒過的Feeds已是網頁排版過的格式,可以直接閱讀,沒有嚇人的XML標籤,感覺親切多了,除此之外,還有許多好用的功能,真是相見恨晚,有空再寫篇簡介吧!
下午忙裡偷閒將幾個網站的RSS訂閱改用FeedBurner重新"燒"一遍,順便玩玩這個大名鼎鼎的RSS服務,在此之前,一直很好奇這個網站到底有何用處,幾乎所有Blog系統均提供RSS功能,直接訂閱即可,何必多此一舉,玩過之後才知道原來不少Blog系統的RSS是有問題的,多半是編碼錯誤,導致有些軟體可以訂閱,有些則不行,難怪我在Mac的NewsFire上常常產生訂閱錯誤,先前還以為無解,原來只要用FeedBurner燒一次即可解決,它會修正編碼錯誤,並且提供一個方便漂亮的介面,假如用的是線上訂閱RSS系統如Bloglines,Rojo,NewsGator等,有按鈕可以直接訂閱,至於離線訂閱軟體也可以透過feed://...訂閱,再不濟,直接觀看也行,FeedBurner燒過的Feeds已是網頁排版過的格式,可以直接閱讀,沒有嚇人的XML標籤,感覺親切多了,除此之外,還有許多好用的功能,真是相見恨晚,有空再寫篇簡介吧!
Thursday, October 27, 2005
陰宅 -- 今年暑假較值得一看的好萊塢恐怖片
時序已近深秋,暑假期間熱門院線片陸續出現在影片出租店裡,這個暑假的恐怖片似乎特別多,往年的恐怖片多來自日本、韓國,香港、泰國亦偶有佳作,東方國家的恐怖片、鬼片和好萊塢商業電影非常不同,著重在氣氛的營造與惡靈的造型設計,步調緩慢,看電影的人除了享受特殊的緊張感外,就是等著鬼魂現形,盼望能把自己嚇一大跳,所以這類電影清一色要忍到中後段時,才得以見到"真正的主角",以免太早出現,觀眾失去新鮮感,片尾後繼無力。
這類低成本、高票房的小兵型電影終於獲得好萊塢的矚目,今年好萊塢也推出不少恐怖片,而且題材、編導手法均加入東方恐怖片的元素,象徵過去以噴血漿加女主角尖叫的智障型次級恐怖片逐漸淡出。以蠟像館為主題的"恐怖蠟像館"並不成功卻甚有新意,"陰宅"更是由商業片大導演麥可貝製片,雖說學習東方式的氣氛營造,好萊塢擅長的快節奏依舊被保留下來,讓觀眾在90分鐘內絕不無聊,從頭到尾充滿緊張感,這正是好萊塢商業片的品質保證,這部片子非常特別,見不到惡靈張牙舞爪,唯一見到的鬼魂是個小女孩,打一開始就出現了,神父連驅魔儀式尚未開始就被惡靈趕跑,整部電影描述一家五口搬進鬼屋後的種種異象,進而影響人心,家庭關係漸趨緊繃,繼父與子女間潛在的不和在惡靈影響下浮出檯面,眼見即將踏上前任屋主後塵,靠的仍是家人緊繫相連的情感才得以脫離鬼屋的控制,所以片尾沒有人死亡,惡靈也沒消失,華麗的鬼屋依舊矗立在林間水岸,一切又回到原點,好像任何事都沒發生。
恐怖片傳達的是感官的刺激,討論劇情合理與否明顯多餘,以這種觀點評論,"陰宅"算是不錯的,雖然我不會花錢上電影院欣賞,不過,空閒的話租回家打發時間倒很適合,畢竟如此情節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遇不上一次,把腦袋放空,幫電影中的人物捏把冷汗,享受恐懼的快感也挺有趣。
這類低成本、高票房的小兵型電影終於獲得好萊塢的矚目,今年好萊塢也推出不少恐怖片,而且題材、編導手法均加入東方恐怖片的元素,象徵過去以噴血漿加女主角尖叫的智障型次級恐怖片逐漸淡出。以蠟像館為主題的"恐怖蠟像館"並不成功卻甚有新意,"陰宅"更是由商業片大導演麥可貝製片,雖說學習東方式的氣氛營造,好萊塢擅長的快節奏依舊被保留下來,讓觀眾在90分鐘內絕不無聊,從頭到尾充滿緊張感,這正是好萊塢商業片的品質保證,這部片子非常特別,見不到惡靈張牙舞爪,唯一見到的鬼魂是個小女孩,打一開始就出現了,神父連驅魔儀式尚未開始就被惡靈趕跑,整部電影描述一家五口搬進鬼屋後的種種異象,進而影響人心,家庭關係漸趨緊繃,繼父與子女間潛在的不和在惡靈影響下浮出檯面,眼見即將踏上前任屋主後塵,靠的仍是家人緊繫相連的情感才得以脫離鬼屋的控制,所以片尾沒有人死亡,惡靈也沒消失,華麗的鬼屋依舊矗立在林間水岸,一切又回到原點,好像任何事都沒發生。
恐怖片傳達的是感官的刺激,討論劇情合理與否明顯多餘,以這種觀點評論,"陰宅"算是不錯的,雖然我不會花錢上電影院欣賞,不過,空閒的話租回家打發時間倒很適合,畢竟如此情節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遇不上一次,把腦袋放空,幫電影中的人物捏把冷汗,享受恐懼的快感也挺有趣。
Tuesday, October 25, 2005
從RSS到Podcast
說RSS是Web2.0時代的推手也不為過,幾乎每個稱得上Web2.0的網路服務都有RSS的影子,它是如此的方便,我自己曾寫過一篇從RSS看資訊訂閱對它作過一番介紹,另一篇Rojo則介紹RSS訂閱的網站服務,其實RSS的功能不僅止於此,聰明的玩家利用RSS 2.0,ATOM 0.3可夾帶附件的能力,發展出另一種玩法 -- Podcast。相對於Blog這種文字式的網誌,Podcast可稱為聲音的網誌,同樣透過RSS發送,使用者接收到mp3聲音檔,這個mp3檔案就是Podcast的內容,以聆聽mp3音樂的軟體即可開啟,有點像是把廣播的內容錄在錄音帶上,有空再聽,屬於非同步式廣播,為了聆聽方便,通常會將該mp3廣播檔案放在mp3隨身聽上,可能mp3隨身聽以iPod名氣最大,也可能這種玩法最早流傳於iPod玩家間,於是,將iPod與Broadcast結合,產生Podcast這個名詞,當然,不見得要用iPod,其他mp3隨身聽也可以。
毫無疑問的,Podcast乃RSS衍生出最具創意的應用,一舉打破傳統廣播的無線電頻率取得不易、器材所費不貲的問題,任誰都能做出自己的廣播電台,在寬頻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,傳送個聲音檔所消耗的頻寬與時間已抑制在可接受範圍,向來走在時代尖端的蘋果電腦查覺此一趨勢,在該公司的免費招牌軟體iTunes4.7改版時,加入Podcast的管理功能,雖說任一mp3隨身聽都可以做為Podcast的播送器,但是訂閱的Podcast一多,難免產生管理上的困擾,iTunes趁虛切入這個主流媒體播放器忽視的領域,讓Podcast一詞名符其實,iTunes+Pod成為Podcast最佳平台,目前尚無任何軟體能出其右。
雖然Podcast獲得眾人關愛的眼神,但是,對於Podcast在台灣的發展,我要抱持保留的態度,源自東西方文化的不同,西方國家中,使用小型錄音機、攝放影機記錄生活點滴是常態,同樣的方式搬到東方,要你我對著錄音機侃侃而談,或是落落大方地在攝影機前搔首弄姿,恐怕非奇芭不能盡其功,話人人會講,但要講得得體,講得吸引人,比寫網誌更難,寫文章時,可以逐字推敲,精心雕琢,講話卻是即時的反應,有些人以為Podcast可降低寫網誌的難度,只要一部錄音機,隨時隨地可以"錄網誌",不習慣打字也無所謂,在我看來恰恰相反,Podcast的門檻比寫網誌更高,話誰都會講,講了有沒有人聽才是重點,另外,看字的速度通常比說話要快得多,這也是我不看好這項新科技的原因 -- 太耗時間。且Podcast的內容是否有版權爭議,甚至成為盜版音樂的流通管道,這些都是問題。畢竟這是新興的科技,一切有待時間證明它的價值,反正電腦科技業的進化速度特別快,成敗幾年內立見分曉。
相關連結:
iPodism愛播得聲
Apple iTunes
毫無疑問的,Podcast乃RSS衍生出最具創意的應用,一舉打破傳統廣播的無線電頻率取得不易、器材所費不貲的問題,任誰都能做出自己的廣播電台,在寬頻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,傳送個聲音檔所消耗的頻寬與時間已抑制在可接受範圍,向來走在時代尖端的蘋果電腦查覺此一趨勢,在該公司的免費招牌軟體iTunes4.7改版時,加入Podcast的管理功能,雖說任一mp3隨身聽都可以做為Podcast的播送器,但是訂閱的Podcast一多,難免產生管理上的困擾,iTunes趁虛切入這個主流媒體播放器忽視的領域,讓Podcast一詞名符其實,iTunes+Pod成為Podcast最佳平台,目前尚無任何軟體能出其右。
雖然Podcast獲得眾人關愛的眼神,但是,對於Podcast在台灣的發展,我要抱持保留的態度,源自東西方文化的不同,西方國家中,使用小型錄音機、攝放影機記錄生活點滴是常態,同樣的方式搬到東方,要你我對著錄音機侃侃而談,或是落落大方地在攝影機前搔首弄姿,恐怕非奇芭不能盡其功,話人人會講,但要講得得體,講得吸引人,比寫網誌更難,寫文章時,可以逐字推敲,精心雕琢,講話卻是即時的反應,有些人以為Podcast可降低寫網誌的難度,只要一部錄音機,隨時隨地可以"錄網誌",不習慣打字也無所謂,在我看來恰恰相反,Podcast的門檻比寫網誌更高,話誰都會講,講了有沒有人聽才是重點,另外,看字的速度通常比說話要快得多,這也是我不看好這項新科技的原因 -- 太耗時間。且Podcast的內容是否有版權爭議,甚至成為盜版音樂的流通管道,這些都是問題。畢竟這是新興的科技,一切有待時間證明它的價值,反正電腦科技業的進化速度特別快,成敗幾年內立見分曉。
相關連結:
iPodism愛播得聲
Apple iTunes
Sunday, October 23, 2005
Star War Episode 4(星際大戰第一集)
原理與卡通類似的gif動畫向來被視為雕蟲小技,礙於檔案大小與執行速度,通常只能放在網頁上做項目標示,在flash大舉攻佔網頁動畫領域後,gif動畫似乎逐漸式微...
無意間發現這個令人驚喜的作品,在少少172k的檔案中完整交待星際大戰四部曲(就是最早的那一部)所有劇情,該有的都有了,雖不知作者是誰,肯定是Starwar系列的忠實擁護者,才能產生這份對經典致敬的作品,欣賞過Starwar Episode 4的人不妨看圖說故事,判斷自己還記得多少劇情。
無意間發現這個令人驚喜的作品,在少少172k的檔案中完整交待星際大戰四部曲(就是最早的那一部)所有劇情,該有的都有了,雖不知作者是誰,肯定是Starwar系列的忠實擁護者,才能產生這份對經典致敬的作品,欣賞過Starwar Episode 4的人不妨看圖說故事,判斷自己還記得多少劇情。
一個悠閒的上午
向來對天氣狀況反應遲鈍的自己終於也感受到秋天的氣息,一早被小孩吵醒,八點時分,打開窗戶,迎面而來不再是刺眼的陽光,沐浴在涼爽的空氣中,心情也隨之飛揚,帶小孩散步到家附近吃過早點,不能辜負這樣的好天氣,就到安平走走吧!
台南市的古蹟甚多,可惜有個通病 -- 不耐玩,除非抱著學術研究的心態,仔細鑽研一磚一瓦,假如只是馬看花,每個古蹟頂多只能留住觀光客二十分鐘,因為小,沒什麼好逛,幸而市政府文化局近年來擺脫公家機關浮誇不實的毛病,重新規劃的古蹟景點向文化與藝術靠攏,結合歷史背景的圖示解說連結遊客與先民間的情感,每個景點雖小,點與點構成的面卻大有看頭,安平就是最好的代表。
安平樹屋不是想像中那種架在樹上的"遊戲室",而是百年前英商德記洋行的鹽倉,佔地不小,荒廢多年,老榕樹盤根錯節,樹與屋幾成一體,屋瓦、門窗多已毀壞,榕樹的枝葉氣根取而代之,漫步其間,光影晃動,彷彿走進時光隧道,有思古之幽情,也感歎生命力的堅韌,巧妙設計的階梯營造出另一種空間感及視覺享受,矗立一旁純白的洋樓是德記洋行,美麗的歐式建築述說著安平曾有過的繁華喧囂,在這個地方,時間之輪好似停止了轉動,刻意保存它原有的風貌,等待後世憑弔追尋。
走完樹屋,在秋茂園附近有完工不久的觀夕平台,這是一塊特別整理過的沙灘,蠻適合小孩玩沙,可惜附近沒有自來水,玩過沙子想洗手洗腳會是大問題。到這地方時已近中午,無法體會夕照是何種感覺,應該很美吧,我想,要是旁邊防波堤的消波塊不那麼礙眼的話...
到安平不吃同記豆花好像儀式沒完成似的,不過我始終無法習慣它的糖水 -- 太甜了,雖然不知道為何同記豆花這麼紅,除了糖水特別甜之外,和他家的豆花相比,也沒什麼兩樣,反正大家都說好,可能真的好吃吧!如果可以的話,希望提供白開水稀釋,應該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麼甜的味道。
時序入秋,南台灣的旅遊列車才剛要啟動,少看電視,多出門走走,同樣的地方,不同的時間點,也能給人不同的感受,不妨試著體會看看吧!
台南市的古蹟甚多,可惜有個通病 -- 不耐玩,除非抱著學術研究的心態,仔細鑽研一磚一瓦,假如只是馬看花,每個古蹟頂多只能留住觀光客二十分鐘,因為小,沒什麼好逛,幸而市政府文化局近年來擺脫公家機關浮誇不實的毛病,重新規劃的古蹟景點向文化與藝術靠攏,結合歷史背景的圖示解說連結遊客與先民間的情感,每個景點雖小,點與點構成的面卻大有看頭,安平就是最好的代表。
安平樹屋不是想像中那種架在樹上的"遊戲室",而是百年前英商德記洋行的鹽倉,佔地不小,荒廢多年,老榕樹盤根錯節,樹與屋幾成一體,屋瓦、門窗多已毀壞,榕樹的枝葉氣根取而代之,漫步其間,光影晃動,彷彿走進時光隧道,有思古之幽情,也感歎生命力的堅韌,巧妙設計的階梯營造出另一種空間感及視覺享受,矗立一旁純白的洋樓是德記洋行,美麗的歐式建築述說著安平曾有過的繁華喧囂,在這個地方,時間之輪好似停止了轉動,刻意保存它原有的風貌,等待後世憑弔追尋。
走完樹屋,在秋茂園附近有完工不久的觀夕平台,這是一塊特別整理過的沙灘,蠻適合小孩玩沙,可惜附近沒有自來水,玩過沙子想洗手洗腳會是大問題。到這地方時已近中午,無法體會夕照是何種感覺,應該很美吧,我想,要是旁邊防波堤的消波塊不那麼礙眼的話...
到安平不吃同記豆花好像儀式沒完成似的,不過我始終無法習慣它的糖水 -- 太甜了,雖然不知道為何同記豆花這麼紅,除了糖水特別甜之外,和他家的豆花相比,也沒什麼兩樣,反正大家都說好,可能真的好吃吧!如果可以的話,希望提供白開水稀釋,應該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麼甜的味道。
時序入秋,南台灣的旅遊列車才剛要啟動,少看電視,多出門走走,同樣的地方,不同的時間點,也能給人不同的感受,不妨試著體會看看吧!
Thursday, October 20, 2005
fc4 x86_64安裝gcin
今天總算有時間回辦公室,玩玩三天前裝的FC4 x86_64,居然還停在安裝完成的畫面上。接下來的動作當然要裝中文輸入法,FC4內建的iiimf實在爛得可以,我用行列輸入法往往不到十個字就掛了,輸入法果然還是要"原住民"自行開發才真正切合所需。目前,Unix家族應該都用GCIN吧!
64位元作業系統一路走來荊棘遍地,沒有Flash外掛,遇到內含Flash的網頁只好舉白旗,GCIN也找不著x86_64的rpm包裝,剩下自行編譯一路可走,到GCIN下載網站抓gcin-1.0.9.tar.bz2,解開後,按正常程序configure; make...居然出錯,好在問題不難解決,因為x86_64的函式庫不是位於
修改方式:搜尋以下文字,在最後加上"64"
檔名:Makefile
檔名:configure
接著./configure; make; make install(以root身份或sudo)。
make install後,
sudo /sbin/chkconfig iiim off
sudo /etc/init.d/iiim stop
即可。
64位元作業系統一路走來荊棘遍地,沒有Flash外掛,遇到內含Flash的網頁只好舉白旗,GCIN也找不著x86_64的rpm包裝,剩下自行編譯一路可走,到GCIN下載網站抓gcin-1.0.9.tar.bz2,解開後,按正常程序configure; make...居然出錯,好在問題不難解決,因為x86_64的函式庫不是位於
/usr/lib
,而是/usr/lib64
,改一下configure及Makefile的內容即迎刃而解。修改方式:搜尋以下文字,在最後加上"64"
檔名:Makefile
gcin: $(OBJS) $(IMdkitLIB) $(im-srv)
$(CC) -o $@ $(OBJS) $(IMdkitLIB) $(im-srv) -lXtst $(LDFLAGS) -L/usr/X11R6/lib64
檔名:configure
libdir=$prefix/lib64
接著./configure; make; make install(以root身份或sudo)。
make install後,
/etc/sysconfig/i18n
內容自動修改,以利用gcin當預設輸入法。這時我們即可揮別難用的iiimf,下達sudo /sbin/chkconfig iiim off
sudo /etc/init.d/iiim stop
即可。
Wednesday, October 19, 2005
試玩Ubuntu5.10
"Ubuntu" 是一個古非洲語,意思是 "對他人仁慈"。 Ubuntu 也意謂著: "我們都是同源一體"。 " Ubuntu Linux 將此 Ubuntu 的精神帶進軟體世界中。
Ubuntu 是一個以 Linux 核心為基礎的作業系統,可自由地取得並擁有社群及專業的支援。
Ubuntu 社群建構在 Ubuntu 宣言的理念之上:
軟體應可免費取得,軟體工具在各種語言環境下應皆可使用而不會有任何功能上的差異,再者,人們應有自訂軟體的自由,而且可用任何他們認為合適的方式來修改。
上面這一段文字來自Ubuntu正體中文站, 這是目前很紅的Linux distribution之一,源自Debian,說它是Debian的兄弟也不為過,兩者的套件管理都是dpkg,同樣屬社群支援,甚至可以不加編譯直 接使用Debian的套件,從以上引文可以看出這個distribution的理想性非常高。大約在SuSE 10.0 release沒多久,Ubuntu 5.10(代號Breezy Badger)也出了,當然,在第一時間馬上抓來玩玩,我主要的用途是做為桌面系統,用了一陣子,感覺和Preview版差不多,這句話不是挖苦,而是讚 美,讚美Ubuntu 5.10preview版已相當穩定。玩了一週左右,最後決定將自家用的筆記型電腦作業系統從Fedora Core 4跳槽到Ubuntu。
安裝前,猶豫了好陣子,因為家中的ADSL並無分享器擔任DHCP伺服器角色,而Ubuntu安裝過程中,會詢問 是否要從網路下載相關語言套件,到目前為止,還沒看過哪個安裝程式具有PPPoE的撥接能力,我擔心裝好之後會看不到中文,硬著頭皮試試看,果然,網路設 定只能用固定ip或dhcp,只好暫時不設定網路,想當然,安裝過程無從下載繁體中文語言套件,正在煩惱之際,已經完全裝好了,Ubuntu繼承 Debian的精簡特性,一張普通CD Rom就可以搞定,不像其他distribution得弄成DVD,安裝要花上老半天。
啟動系統,中文還是有的,但是沒有輸入法,先在終端機下達sudo pppoeconf,輸入帳號密碼以設定ADSL撥接,啟動ADSL撥接的指令為
pon dsl-provider
,斷線為poff
,或者設為開機時啟動,以節省時間,網路設定完成後,開啟mozilla firefox,參考GCIN同好會裡的Ubuntu版安裝方式,加入deb http://www.calno.com unstable main
deb-src http://www.calno.com unstable main
到
/etc/apt/sources.list
中,接著下達sudo apt-get update; sudo apt-get install gcin
並修改
/etc/X11/Xsession.d/55gnome-session_gnomerc
,加入export XMODIFIERS="@im=gcin"
gcin&
登出後再登入,於系統/偏好設定/gcin輸入法設定作更改,把自己常用的輸入法設為預設,切換較方便,接著安裝Firefly字型,Firefly字型內嵌點陣字,對筆劃複雜的繁體字使用者較清晰易讀,連接到字型下載處,下載1.3.0版,解開後,將其中的
firefly.ttf
字型丟到/usr/share/fonts/truetype/arphic
下(其實只要在/usr/share/fonts
裡的任何目錄均可),下達sudo fc-cache -f -v
,用fc-list查閱,即可看到AR PL New Sung
字型。修改
/etc/fonts/fonts.conf
, 找Kochi這個關鍵字,Kochi Gothic和Kochi Mincho都是日文字型,若程式使用sans,serif之類的複合字型時,它的漢字會被拿來使用,特點是線條又硬又直,初見覺得很醜,看久了又別具美 感,但是漢字終究不若繁體字齊全,日文漢字和繁體字夾雜,字體高高低低,忽大忽小,著實難看,由於複合字型是依順序選用,所以,必須將AR PL New Sung加在Kochi...的上方,一共有六處,建議別加在集合字型最上方,不然整個系統都用firefly字型顯示,反而不好看,英文字還是要用英文 字體比較漂亮。假如做到這一步,馬上登出再登入,將發現字體還是糊糊的,因Ubuntu內定所有字型均柔邊,所以還得在/etc/fonts/fonts.conf
裡加入
<!-- Disable antialias feature of AR PL New Sung when pixelsize less than 17 -->
<match target="font">
<test name="family"><string>AR PL New Sung</string></test>
<edit name="antialias"><bool>false</bool></edit>
<edit name="hinting"><bool>true</bool></edit>
<edit name="autohint"><bool>false</bool></edit>
</match>
<match target="font">
<test name="family"><string>AR PL New Sung</string></test>
<test name="pixelsize" compare="more_eq"><int>17</int></test>
<edit name="antialias" mode="assign"><bool>true</bool></edit>
<edit name="hinting" mode="assign"><bool>true</bool></edit>
</match>
以啟用firefly字型17像素以下的點陣字,登出再登入,正常的話,中文字應該都是點陣字了。以我個人的習慣,會再點選系統/偏好設定/字型,將字型設為英文字,Sans改為Bitstream Vera Sans,Monospace改為Bitstream Vera Sans Mono,當然這純屬個人喜好。
在套件管理方面,由於Ubuntu安裝時一切從簡,想用的套件得從網路安裝,套件取得是透過apt-get,修改
/etc/apt/sources.list
,將其中幾個deb,deb-src開頭的#拿掉,儲存後下達sudo apt-get update
,便有為數眾多的套件可用,若嫌不夠,亦可加上multiverse(仿universe寫法), 幾乎各種多媒體套件一應俱全。系統/管理/Synaptic套件管理程式提供親切的圖形介面,簡化升級、套件新增、移除的動作,十分好用。玩了幾天的Ubuntu,深刻體會這distribution以人為本的特質,尊重使用者,將選擇權還給大家,輕巧、穩定,兼具Debian的高效能及Redat系列的容易安裝及操作,玩過Linux其他distribution的人應該都能輕易上手,也難怪它紅,的確紅的有道理。
變與不變
夜裡騎機車出門,都市的夜空,在五光十色的人工照明下,映成一片紅霧,美麗而陌生。記起鄉下的童年,兒孫輩和祖母、爸媽在門前庭院納涼的景像,漆黑的夜空,跨越天際的璀燦銀河,所有我曾經以為不會改變的事物,一一在時間之流中崩毀、消逝。
奶奶已離大去之期不遠,走過將近一世紀的人生,上週見到她時,驚覺如斯衰老,雖然還能走動,短短數月前,老人家還能到處進香、參拜,對信仰的虔誠,支持她走過孤獨的後半生,然而肉體衰老屬自然的法則,誰也無從避免的,如今,只能看著她的生命如風中殘燭,搖曳著失去光華。
由於工作地離故鄉距離不近也不遠,隔一陣子總得返鄉探望長輩,猶如例行公事,年邁的奶奶定會下樓來聊上幾句,聽了這麼多年的老人家囉嗦,早已習慣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著,反正下次回來大概又是同樣的內容,反正老人家就在鄉下待著...太多的理所當然,卻沒想過人總有一天要離開世界,而且,這一天往往來得令人措手不及、難以置信。打從出生以來,始終"存在"的人就要離開了,突然意識到"死亡"兩字不再是空泛的名詞,彷彿呼吸間也能感受到它的氣息,它就在不遠處招手,很快地,父母親也會走到那裡,接著,就是我了,一切快樂、煩惱終將成過去,原來,世間沒有什麼是不變的,只有"死亡"才是永恆。
奶奶已離大去之期不遠,走過將近一世紀的人生,上週見到她時,驚覺如斯衰老,雖然還能走動,短短數月前,老人家還能到處進香、參拜,對信仰的虔誠,支持她走過孤獨的後半生,然而肉體衰老屬自然的法則,誰也無從避免的,如今,只能看著她的生命如風中殘燭,搖曳著失去光華。
由於工作地離故鄉距離不近也不遠,隔一陣子總得返鄉探望長輩,猶如例行公事,年邁的奶奶定會下樓來聊上幾句,聽了這麼多年的老人家囉嗦,早已習慣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著,反正下次回來大概又是同樣的內容,反正老人家就在鄉下待著...太多的理所當然,卻沒想過人總有一天要離開世界,而且,這一天往往來得令人措手不及、難以置信。打從出生以來,始終"存在"的人就要離開了,突然意識到"死亡"兩字不再是空泛的名詞,彷彿呼吸間也能感受到它的氣息,它就在不遠處招手,很快地,父母親也會走到那裡,接著,就是我了,一切快樂、煩惱終將成過去,原來,世間沒有什麼是不變的,只有"死亡"才是永恆。
Sunday, October 16, 2005
敗了一台咖啡機之後...
幸好我不是那種買東西務必比價的人,不然一定嘔死了...
話說回來,晚上到特力和樂閒逛,正好全館八折,這地方唯一吸引我的只有茶具、咖啡器具,無意間看到一台Electrolux(伊萊克斯,瑞典廠牌)義式咖啡機,隨手玩弄,冰冷的全金屬外殼,各部件拿在手上沈甸甸的,質感真不錯,幫浦加壓至15bar,特價五千多元,在一番掙扎下,決定搬一台回家。
想買一台這樣的機器已經好久了,原有的克魯伯義式咖啡機是太太身為女朋友時送的,廉價的義式咖啡機純粹靠高溫水蒸氣流過咖啡粉,由於溫度過高,咖啡的苦味也被萃取出來,為了煮出一杯好咖啡,得在粉末粗細與填充方式下功夫,煮完一杯,需洩壓,排水,重複原先的過程,以煮第二杯,接著再打奶泡,麻煩極了。幫浦加壓的機種則無上述弊端,它可以將水溫控制在一定的範圍,靠機器將熱水壓入咖啡濾杯架,保留咖啡的香醇,減少苦味產生。缺點是這種機器通常貴很多,價達數萬元者比比皆是,雖然我有點敗家氣質,但不是敗在這方面,到目前為止,只買過二個摩卡壺,一個虹吸式咖啡壺,幾個手沖濾杯,以及忘了是否辦卡送的滴漏式咖啡機,這回下此決心,內心煎熬自不在話下。
壞就壞在這篇文章,為了寫這篇blog,特地上網找圖片,居然購物網站賣的價錢都在5000元以下,而日本的購物網站更令人吐血,才賣日幣11000元,唉,往好處想,此生心願又了一樁,多花的錢,就當作用到天長地久的代價吧!
話說回來,晚上到特力和樂閒逛,正好全館八折,這地方唯一吸引我的只有茶具、咖啡器具,無意間看到一台Electrolux(伊萊克斯,瑞典廠牌)義式咖啡機,隨手玩弄,冰冷的全金屬外殼,各部件拿在手上沈甸甸的,質感真不錯,幫浦加壓至15bar,特價五千多元,在一番掙扎下,決定搬一台回家。
想買一台這樣的機器已經好久了,原有的克魯伯義式咖啡機是太太身為女朋友時送的,廉價的義式咖啡機純粹靠高溫水蒸氣流過咖啡粉,由於溫度過高,咖啡的苦味也被萃取出來,為了煮出一杯好咖啡,得在粉末粗細與填充方式下功夫,煮完一杯,需洩壓,排水,重複原先的過程,以煮第二杯,接著再打奶泡,麻煩極了。幫浦加壓的機種則無上述弊端,它可以將水溫控制在一定的範圍,靠機器將熱水壓入咖啡濾杯架,保留咖啡的香醇,減少苦味產生。缺點是這種機器通常貴很多,價達數萬元者比比皆是,雖然我有點敗家氣質,但不是敗在這方面,到目前為止,只買過二個摩卡壺,一個虹吸式咖啡壺,幾個手沖濾杯,以及忘了是否辦卡送的滴漏式咖啡機,這回下此決心,內心煎熬自不在話下。
壞就壞在這篇文章,為了寫這篇blog,特地上網找圖片,居然購物網站賣的價錢都在5000元以下,而日本的購物網站更令人吐血,才賣日幣11000元,唉,往好處想,此生心願又了一樁,多花的錢,就當作用到天長地久的代價吧!
Friday, October 14, 2005
百尺竿頭,更進一步 -- Google Desktop 2.0中文版
用過Google Desktop Search的人都會讚歎桌面搜尋的快捷便利,遺憾的是介面過於陽春,正確的說法是沒有介面,搜尋結果得藉著瀏覽器呈現,功能如此強大的軟體,在我們眼前就只有個小小的搜尋框,似乎太小家子氣,面對來勢汹汹的MSN,Yahoo,Google終於拿出應變手段,Google Desktop2.0現身,這一版的使用者介面有三種,其中以Sidebar最令人驚豔,Windows的下一版Windows Vista似乎也有類似的Sidebar,不過我們不用等到明年底,Google Desktop的Sidebar就很好用了,何況還免費呢!
原先Google Desktop 2.0b1只有英文版,這兩天beta2已出現網站供下載,支援的各國語言版也一併升級,這一版在搜尋上有更大的改進,甚至連GMail也可以一併索引進來,視GMail用量多少決定要花多少時間,長達數天也有可能,但等待是值得的,當在搜尋框中輸入關鍵字時,會隨著字元輸入動態過濾,看著顯示框中的資料不斷變化非常有趣,與MacOSX10.4的賣點之一--Spotlight有異曲同工之妙,搜尋的結果自動歸類為各式文件、電子郵件(含Outlook Express,Thunderbird,GMail)、檔案(可直接開啟)等,顯然Google正逐步貫徹"不要分類,只要搜尋"的理念,的確,資訊爆炸的時代,資料整理已成苦差事,何不透過各式搜尋工具代勞呢,東西亂擺又何妨,找得到就行了。
習慣Google簡約型介面的人一定很難想像,Google居然也做出Sidebar這麼花俏的樣式,事實上,Sidebar野心相當大,極有彈性的設計,讓Sidebar上的各模組像積木一樣可以任意堆疊、搬移,隨意啟閉或放大縮小,甚至也可以將Google Talk整合進去,不用擔心空間過小,只要點一下滑鼠,該模組即自動滑出,若嫌預設的功能不足,利用公開的API,使用者亦可以自行設計模組。當然,預設模組已相當好用,如自動透過RSS收集新聞、常上的網站,來信通知、氣象報告、相片展示、待辦事項、小記事本等,"相片展示"自動抓取"我的圖片"資料夾中的影像檔播放,或者也可以輸入一堆網址,讓它從網路下載圖片,這個功能說穿了也沒什麼,但卻能讓電腦桌面生動活潑...Sidebar的模組和桌面搜尋並無關連,不妨當它是Google送給大家的禮物吧!
原先Google Desktop 2.0b1只有英文版,這兩天beta2已出現網站供下載,支援的各國語言版也一併升級,這一版在搜尋上有更大的改進,甚至連GMail也可以一併索引進來,視GMail用量多少決定要花多少時間,長達數天也有可能,但等待是值得的,當在搜尋框中輸入關鍵字時,會隨著字元輸入動態過濾,看著顯示框中的資料不斷變化非常有趣,與MacOSX10.4的賣點之一--Spotlight有異曲同工之妙,搜尋的結果自動歸類為各式文件、電子郵件(含Outlook Express,Thunderbird,GMail)、檔案(可直接開啟)等,顯然Google正逐步貫徹"不要分類,只要搜尋"的理念,的確,資訊爆炸的時代,資料整理已成苦差事,何不透過各式搜尋工具代勞呢,東西亂擺又何妨,找得到就行了。
習慣Google簡約型介面的人一定很難想像,Google居然也做出Sidebar這麼花俏的樣式,事實上,Sidebar野心相當大,極有彈性的設計,讓Sidebar上的各模組像積木一樣可以任意堆疊、搬移,隨意啟閉或放大縮小,甚至也可以將Google Talk整合進去,不用擔心空間過小,只要點一下滑鼠,該模組即自動滑出,若嫌預設的功能不足,利用公開的API,使用者亦可以自行設計模組。當然,預設模組已相當好用,如自動透過RSS收集新聞、常上的網站,來信通知、氣象報告、相片展示、待辦事項、小記事本等,"相片展示"自動抓取"我的圖片"資料夾中的影像檔播放,或者也可以輸入一堆網址,讓它從網路下載圖片,這個功能說穿了也沒什麼,但卻能讓電腦桌面生動活潑...Sidebar的模組和桌面搜尋並無關連,不妨當它是Google送給大家的禮物吧!
Thursday, October 13, 2005
正在玩的遊戲 -- 毀滅戰士3(Doom3)
時至今日,毀滅戰士系列幾乎成了Id Software的招牌作品,毀滅戰士二代還是DOS下的遊戲,我在Novell區網中與同伴連線對打,流暢的虛擬3D畫面,以現在的眼光看來十分粗陋,初見時卻驚歎連連,電腦工業一日千里,十年來,3D畫面已成遊戲基本要求,正當大家逐漸遺忘這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大作,Id Software這家技術實力堅強的公司推出毀滅戰士三代,而且一出現就攫取大眾的目光,超越時代的3D技術...與硬體需求,看來這家公司的野心不止於賣遊戲與展現技術,還打算促進家用電腦升級,相信不少玩家眼望遊戲畫面,心裡開始計算要吃多少天泡麵以存錢換機。
假如年輕個十年,我可能也成泡麵一族,現在當然不會幹這種傻事,可是又不想花錢換機,折衷辦法--買XBox版的Doom3,雖然XBox的遊戲貴於電腦遊戲,但是力回饋搖桿容易操作,玩起來也過癮,XBox的表現在水準以上,怎麼算都划得來。
這遊戲最大賣點在於它的光影效果十分逼真,人物、怪物等3D物件描繪極為精細,在陰暗的太空站中,突如其來的怪物,牽動著玩者的感官神經,灰暗的場景,高科技太空站冰冷的金屬感,彷彿置身科幻電影中。由於太強調真實性,遊戲畫面的色調很暗,手電筒成了不可或缺的工具,在手電筒朦朧光線中探索前進,玩久了眼睛好累,敵人躲躲閃閃的能力不錯,稍不留意,主角立刻一命鳴呼,為了節省時間,也為了成為名符其實的毀滅戰士,寧願使用被嘲為無恥手段的無敵密技,化身為不死金鋼,這時,手電筒不但是照明工具,也是殺敵利器,就這樣,持手電筒的愛好和平人士一步步邁向破關的未來。
假如年輕個十年,我可能也成泡麵一族,現在當然不會幹這種傻事,可是又不想花錢換機,折衷辦法--買XBox版的Doom3,雖然XBox的遊戲貴於電腦遊戲,但是力回饋搖桿容易操作,玩起來也過癮,XBox的表現在水準以上,怎麼算都划得來。
這遊戲最大賣點在於它的光影效果十分逼真,人物、怪物等3D物件描繪極為精細,在陰暗的太空站中,突如其來的怪物,牽動著玩者的感官神經,灰暗的場景,高科技太空站冰冷的金屬感,彷彿置身科幻電影中。由於太強調真實性,遊戲畫面的色調很暗,手電筒成了不可或缺的工具,在手電筒朦朧光線中探索前進,玩久了眼睛好累,敵人躲躲閃閃的能力不錯,稍不留意,主角立刻一命鳴呼,為了節省時間,也為了成為名符其實的毀滅戰士,寧願使用被嘲為無恥手段的無敵密技,化身為不死金鋼,這時,手電筒不但是照明工具,也是殺敵利器,就這樣,持手電筒的愛好和平人士一步步邁向破關的未來。
好險,差點以為電腦掛了...
家中的Mac幾乎成了小孩的玩具,趁小孩上學去,準備更新iTunes,意外發現螢幕一片漆黑,關機重來,還是一樣,等了一會,居然進入firmware介面,類似PC的BIOS設定,但功能更強,語法有點像forth,我只看過Mac和Sun的工作站有這東東,這下麻煩大了,假如是PC,我會立刻拆機檢查到底硬碟故障,還是記憶體燒毀,或是顯示卡有問題,但現在面對的是Mac,光溜溜的外表,令人不知從何下手,也不敢下手,可是這麼大一台機器,搬去送修也麻煩,正苦惱是否硬體出問題時,想到還有個外接硬碟,死馬當活馬醫,用它開機試試,重開電源,按住Option鍵,選擇開機硬碟,竟然成功了,用磁碟工具檢查內建硬碟,自動修復權限錯誤後,原先看似嚴重無比的狀況竟不藥而癒,又是一尾活龍。只是覺得很奇怪,檔案系統的權限錯誤竟會造成無法開機,這情形從未見過。
就電腦維修方面,PC比Mac簡單多了,PC好像生來就是為了拆拆裝裝而設計的,也因此出狀況機率大很多,PC用久了,多多少少都會"學"到簡單的維修技巧,久病成良醫,在這兒得到徹底發揚,相對之下,Mac的整體精緻度好上許多,到底哪個好,只能說各有千秋吧!缺點有時也是優點,PC容易中毒、被入侵,因此有人詢問電腦為何有奇怪現象時,只要回答"可能中毒",對方大概已信了八成,三二下即可搪塞過去,遇上囉嗦的朋友時蠻好用的。
就電腦維修方面,PC比Mac簡單多了,PC好像生來就是為了拆拆裝裝而設計的,也因此出狀況機率大很多,PC用久了,多多少少都會"學"到簡單的維修技巧,久病成良醫,在這兒得到徹底發揚,相對之下,Mac的整體精緻度好上許多,到底哪個好,只能說各有千秋吧!缺點有時也是優點,PC容易中毒、被入侵,因此有人詢問電腦為何有奇怪現象時,只要回答"可能中毒",對方大概已信了八成,三二下即可搪塞過去,遇上囉嗦的朋友時蠻好用的。
敗家新選擇
上個月才剛介紹過iPod nano,這個月又有新花樣,看來蘋果在保住數位娛樂市場的決心十分堅定,好在隔一個月發表的產品定位並不重疊,先投下iPod nano這顆震撼彈,等消費者一窩蜂搶進後,再來個令人扼腕的產品,身邊鈔票多的人當然可以再買台新機,窮人家也不用在新舊之間猶豫不決,的確有生意眼光。
十月中的新產品有三,其一,iTune6,上個月不是才發表iTune5嗎?兩者差別在iTune6可以線上購買影片,反正iTune是免費的,直接下載安裝就行了,買來的影片要做什麼?當然還是裝在iPod中,於是,第二個產品呼之欲出,就是iPod5,第五代iPod可播放影片,只是這麼小的螢幕看電影不會太委曲嗎?不過若是Sales用來做產品展示倒也不錯。其三,iMac G5,這台iMac不同於過去的iMac,內建iSight,以及搖控器,擺在書房裡,可當成數位媒體中心,在PC上,這些功能很早就被提出來,於是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應運而生,不過我對Apple的設計較有信心,新iMac G5看起來很酷,本來計畫買台iBook,現在要重新考慮了。
十月中的新產品有三,其一,iTune6,上個月不是才發表iTune5嗎?兩者差別在iTune6可以線上購買影片,反正iTune是免費的,直接下載安裝就行了,買來的影片要做什麼?當然還是裝在iPod中,於是,第二個產品呼之欲出,就是iPod5,第五代iPod可播放影片,只是這麼小的螢幕看電影不會太委曲嗎?不過若是Sales用來做產品展示倒也不錯。其三,iMac G5,這台iMac不同於過去的iMac,內建iSight,以及搖控器,擺在書房裡,可當成數位媒體中心,在PC上,這些功能很早就被提出來,於是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應運而生,不過我對Apple的設計較有信心,新iMac G5看起來很酷,本來計畫買台iBook,現在要重新考慮了。
Wednesday, October 12, 2005
試用SuSE OSS 10.0
周休二日實施以來,三天以上的連假成了可遇不可求的夢想,真遇上了也別高興,到處人擠人、車擠車,有識之士都應該知道身處兵荒馬亂時期,老實待在家中才是上策,於是,這個國慶日連假在家中窩了三天,不敢出遠門,今天上班才發現自己像拉長又放鬆的橡皮筋,精神依舊屬於鬆弛狀態,幸好手邊的工作都是可以拖的,既然明天會更好,那就明天再做吧。
上午到義守大學的ftp伺服器下載SuSE 10.0版,SuSE自9.3版之後改弦易轍,模仿RedHat推出自己的Open Source分支,成立Open SuSE社群,第一個成果就是最近剛面世的SuSE Linux OSS 10.0,奇怪的是下載版本只有CD Rom版,而無DVD版,新一代的作業系統日益龐大,CD Rom早已不敷所求,以這版為例,就要5張光碟,逐一下載燒錄,加上安裝時換片的困擾,不知這麼做有何目的?
安裝過程和SuSE 9.3差不多,安裝時會問你打算使用Gnome或KDE環境,在稍早的Novell Linux Desktop安裝中也有這個選項,不知為什麼,SuSE 9.3跳過了這問題,預設安裝KDE,KDE功能性強,附帶軟體多,但多國語言支援始終遜Gnome一籌,對拉丁語系的人種當然影響不大,我們就不同了,拿來當桌面環境的系統,中文支援不佳怎麼行,由於打算比較開源碼版本與舊版有何差異,所以依舊先嚐試KDE...
不同於Fedora對版權軟體的排斥,基本上SuSE OSS 10.0裝好後已經相當完整,Adobe Reader 7,Real Player Gold 10均含在內,不用另行下載安裝,evince是很酷,但遇上中文字破碎時,沒有Adobe Reader還是不行。正常的OSS Linux幾乎不在distrubution中打包mp3支援,SuSE10的AmaroK居然可以直接播放mp3串流音樂。X Window系統改用X.org,從此拋棄又慢又難設定的XFree86,倒是好事一樁,Yast控制台是SuSE最大賣點,系統設定、軟硬體管理一氣呵成,特別的是Xen設定也列入Yast控制台中,不過得先裝上支援Xen的Kernel才行。
速度仍然是一大弊病,遠不及上週試用的ubuntu 5.10,我用同一台機器,硬體等級還算可以,跑起來的感覺是"慢",無法想像電腦再差一些會變成什麼樣子,內定的中文輸入程式為SCIM,這套輸入系統評價不錯,但對於我這個行列輸入法使用者完全不是那麼回事,它的自動上字用來很不順手,通常我習慣打完一個字就按一個空白鍵,SCIM則以候選字決定,按滿字根時,若無其餘候選字則自動上字,若有,按下空白鍵取用第一個字,若照我的輸入習慣,一段文字打下來,必定多出許多空白,實在煩人,幸好國內有GCIN可以取代。另一大問題是文字的柔邊,中文字筆劃多且密,小字柔邊,看起來不是美觀,而是糊成一團,不加修改的狀態,系統內定的中文字是方正明體,清晰度顯然不及文鼎字型,筆劃顏色有深有淺,幾個小時下來,眼都花了,本來可以用內建點陣字的螢火飛字型解決,然fonts.conf還得作修改,不然不會自行取用點陣字,造成不少麻煩。
國內玩Linux應以Fedora Core為大宗,市面上的電腦書籍也都以它為主,社群實力最為龐大,早期SuSE中文支援差,商業色彩重,不為國內玩家所喜,等級較高的玩家會採用效能優越的Debian,Gentoo,以及Debian的兄弟ubuntu,然而除非現況能改變,不然Linux要走入桌面,還是得靠Fedora,SuSE之類容易安裝、管理的系統,畢竟世界上佔大多數的使用者關心的只是能不能做到想做的事,而非系統先不先進,若想試以Linux為桌面環境,目前Fedora Core仍是最好的選擇,尤其對新手而言,容易安裝、支援廣泛,加上網上隨處可找到問題解答,這些都是入門之階,起步平穩,才有繼續走下去的動力,而且,Fedora效能也不算差,只要安裝時不要太貪心地選全部安裝,全部安裝既耗時亦無必要,且套件過多,做不完的更新將成永無休止的噩夢。假如電腦不錯,SuSE也可以玩玩,既然已經"開放"(Open Source),玩的人應該會愈來愈多,說不定可以成為商業與社群結合的典範。
上午到義守大學的ftp伺服器下載SuSE 10.0版,SuSE自9.3版之後改弦易轍,模仿RedHat推出自己的Open Source分支,成立Open SuSE社群,第一個成果就是最近剛面世的SuSE Linux OSS 10.0,奇怪的是下載版本只有CD Rom版,而無DVD版,新一代的作業系統日益龐大,CD Rom早已不敷所求,以這版為例,就要5張光碟,逐一下載燒錄,加上安裝時換片的困擾,不知這麼做有何目的?
安裝過程和SuSE 9.3差不多,安裝時會問你打算使用Gnome或KDE環境,在稍早的Novell Linux Desktop安裝中也有這個選項,不知為什麼,SuSE 9.3跳過了這問題,預設安裝KDE,KDE功能性強,附帶軟體多,但多國語言支援始終遜Gnome一籌,對拉丁語系的人種當然影響不大,我們就不同了,拿來當桌面環境的系統,中文支援不佳怎麼行,由於打算比較開源碼版本與舊版有何差異,所以依舊先嚐試KDE...
不同於Fedora對版權軟體的排斥,基本上SuSE OSS 10.0裝好後已經相當完整,Adobe Reader 7,Real Player Gold 10均含在內,不用另行下載安裝,evince是很酷,但遇上中文字破碎時,沒有Adobe Reader還是不行。正常的OSS Linux幾乎不在distrubution中打包mp3支援,SuSE10的AmaroK居然可以直接播放mp3串流音樂。X Window系統改用X.org,從此拋棄又慢又難設定的XFree86,倒是好事一樁,Yast控制台是SuSE最大賣點,系統設定、軟硬體管理一氣呵成,特別的是Xen設定也列入Yast控制台中,不過得先裝上支援Xen的Kernel才行。
速度仍然是一大弊病,遠不及上週試用的ubuntu 5.10,我用同一台機器,硬體等級還算可以,跑起來的感覺是"慢",無法想像電腦再差一些會變成什麼樣子,內定的中文輸入程式為SCIM,這套輸入系統評價不錯,但對於我這個行列輸入法使用者完全不是那麼回事,它的自動上字用來很不順手,通常我習慣打完一個字就按一個空白鍵,SCIM則以候選字決定,按滿字根時,若無其餘候選字則自動上字,若有,按下空白鍵取用第一個字,若照我的輸入習慣,一段文字打下來,必定多出許多空白,實在煩人,幸好國內有GCIN可以取代。另一大問題是文字的柔邊,中文字筆劃多且密,小字柔邊,看起來不是美觀,而是糊成一團,不加修改的狀態,系統內定的中文字是方正明體,清晰度顯然不及文鼎字型,筆劃顏色有深有淺,幾個小時下來,眼都花了,本來可以用內建點陣字的螢火飛字型解決,然fonts.conf還得作修改,不然不會自行取用點陣字,造成不少麻煩。
國內玩Linux應以Fedora Core為大宗,市面上的電腦書籍也都以它為主,社群實力最為龐大,早期SuSE中文支援差,商業色彩重,不為國內玩家所喜,等級較高的玩家會採用效能優越的Debian,Gentoo,以及Debian的兄弟ubuntu,然而除非現況能改變,不然Linux要走入桌面,還是得靠Fedora,SuSE之類容易安裝、管理的系統,畢竟世界上佔大多數的使用者關心的只是能不能做到想做的事,而非系統先不先進,若想試以Linux為桌面環境,目前Fedora Core仍是最好的選擇,尤其對新手而言,容易安裝、支援廣泛,加上網上隨處可找到問題解答,這些都是入門之階,起步平穩,才有繼續走下去的動力,而且,Fedora效能也不算差,只要安裝時不要太貪心地選全部安裝,全部安裝既耗時亦無必要,且套件過多,做不完的更新將成永無休止的噩夢。假如電腦不錯,SuSE也可以玩玩,既然已經"開放"(Open Source),玩的人應該會愈來愈多,說不定可以成為商業與社群結合的典範。
Monday, October 10, 2005
Writely總算支援Safari了!!
剛介紹過Writely這個共筆寫作網站沒多久,意外發現Safari也可以正常使用了,對一般人可能沒什麼感覺,Safari是我最常用的瀏覽器,雖然在網上抓到不掉字的Firefox for OSX,與系統的整合度始終不如Safari,如今可正常登入Writely各項服務,怎不令人振奮,可見Writely在它的Blog上信誓旦旦提到要支援Safari並非空口白話,強烈的企圖心令人印象深刻。為此,透過Writely的Publish功能轉貼好文一篇--提問的智慧,以資慶賀。
電腦的軟硬體對初接觸者是相當複雜、不友善的,它不像電視、冰箱,裝了就用,而是必須要學習、摸索,以排除使用上的障礙,許多人遇上問題時,要嘛開口求救,不然就是把問題丟到網路上,等待善心人士解答,卻沒想過自己是否盡到最大努力,有沒有做到RTFM--Read the Fucking Manual(詳讀手冊)與STFW--Search the Fucking Web(上網查詢),人助不如自助,嚐試解決問題雖然耗時耗力,卻是提昇功力的不二法門,每每看到BBS、論壇上有些問題幼稚得可笑,也難怪沒人回答,同樣問題答個數十次,再多的善心也會用光的。提問的智慧這篇文章教導我們如何問才能問得好又問得巧,值得細細品嚐。
電腦的軟硬體對初接觸者是相當複雜、不友善的,它不像電視、冰箱,裝了就用,而是必須要學習、摸索,以排除使用上的障礙,許多人遇上問題時,要嘛開口求救,不然就是把問題丟到網路上,等待善心人士解答,卻沒想過自己是否盡到最大努力,有沒有做到RTFM--Read the Fucking Manual(詳讀手冊)與STFW--Search the Fucking Web(上網查詢),人助不如自助,嚐試解決問題雖然耗時耗力,卻是提昇功力的不二法門,每每看到BBS、論壇上有些問題幼稚得可笑,也難怪沒人回答,同樣問題答個數十次,再多的善心也會用光的。提問的智慧這篇文章教導我們如何問才能問得好又問得巧,值得細細品嚐。
Sunday, October 09, 2005
Rojo -- 又一個RSS訂閱服務
前陣子寫了篇關於RSS的介紹,實際運用卻隻字未提,RSS訂閱方式有好幾種,瀏覽器內建的RSS支援最容易使用,大概除了IE之外,其餘較常見的瀏覽器均可訂閱RSS,其中Firefox與Safari採用動態書籤方式,Opera則整合內建EMail、News介面,提供方便的訂閱管道,而Firefox+Sage擴充套件更大幅提升RSS管理功能。假如嫌瀏覽器的RSS支援過於陽春,網路上也有許多RSS閱讀器,使用簡單,功能強大,而且多半是免費的,轉換不同的RSS閱讀器也很容易,只要將訂閱內容用OPML檔案匯出匯入即可,一切看來十分美好...假如你只用一台電腦的話。
雖然可透過OPML檔匯出匯入達到訂閱同步,對於使用電腦超過兩部以上的電腦遊牧民族而言仍嫌不足,在甲機器閱讀過的內容,乙機器並不知情,仍判別為"未閱讀",假如訂閱的feeds不多倒也罷了,否則不斷重複判別是否出新文章也很傷腦筋,要解決這問題,唯有透過RSS訂閱網站。早些日子就想介紹RSS訂閱網站,因為發現不懂何謂RSS的人其實很多,麻煩的是該介紹哪個較好,試過Bloglines,Newsgator,Rojo三者,Bloglines較早現身江湖,用的人最多,具有多國語言介面,含繁體中文,不過翻譯得很抱歉,用原文介面反而較容易看懂,Newsgator美觀清爽,也是不錯的選擇,就差在商業氣息重了些,Rojo算是小老弟,大量採用新一代網站常見的AJAX,以及類似GMail般的label,tags等標示,後勢看好,缺點是label,tag等標記不能用中文,不然會產生亂碼,連刪除都成問題。正在猶疑不定時,昨天Google Reader突然冒出,想不到Google也插手RSS訂閱的領域,對以上網站肯定形成不小威脅,Google Reader很炫,但並不完美,嚴重缺乏社會性功能,憑Google的實力,修正這些問題指日可待,現在仍只是個有趣的玩具,實用性有限。最後決定介紹Rojo吧!
首要動作,先透過簡單程序取得帳號,登入Rojo,最上方的橫列是主工具列,有My feeds,Tags,Shared,Saved,Contacts,Explore六大項目,點選主工具列中的任一項,在左上角Rojo標記下,有次工具列,讓我們分別試試:
My feeds:
按下My feeds,這是RSS訂閱最主要的功能,次工具列有Read,Manage,Add,Wizard,在Read狀態下,會列出訂閱的最新內容,Rojo將訂閱的頻道稱為feeds,feeds提供的內容(就是新文章標題、摘要等)稱為Stories,尚未訂閱任何feeds前,應該沒有東西,在新增feeds前,先按下Wizard作基本設定,Wizard設定的第一頁中,請填入你所擁有的blog網址,第二頁及第三頁有許多分類,勾選後,Rojo會自動幫你訂閱相關網站,建議都不要勾,第四頁輸入親朋好友的Email,用逗點分隔,以便將來分享RSS摘要...。
按下Add以新增feeds,在主視窗Add a Feed下,有import及export,供匯出匯入OPML檔,下方則可以輸入訂閱的網站網址,設定好tags,按下Add feed,順利的話,Rojo會挖出該網址下的RSS檔案,加入訂閱清單中。除此之外,更方便的作法是按下右上角的My Account Settings,個人設定頁左方有個Bookmarklets連結,點擊後,主視窗有Rojo:Add,Rojo:share兩個連結,拉到書籤列或加入書籤中,往後瀏覽到某個不錯的網站,想加入RSS訂閱時,只要點擊書籤列的Rojo:Add就成了。
回到Read部份,左側會按照你訂閱RSS Feeds時輸入的tags自動分類,當然一個feeds可以有數個不同的tags,這是它優於資料夾管理之處,點擊tag,主視窗顯示屬於該tag的RSS文摘,Show Unread Only與Show Read and Unread互相切換是否顯示舊文,Expand all與Collapse All切換是否展開標題內容,展開後stories下面可以自行設定tags,方便歸檔管理,每篇文摘後有三個小圖案,點擊旗子圖記,提昇該文摘重要性,屬於快速歸類的方式,信封圖記則是將文摘轉寄給朋友,閃電圖記代表分享,設為分享的文摘才能讓通訊清單(Contacts)中的朋友們見到。因為我們不見得每個文摘都有興趣,所以看完後,記得按下左側Mark All Feeds Read,免得下次這些不感興趣的文摘還是設定在"未閱讀"。
按下Manage,進入feeds管理,這裡讓你設定所訂閱的feeds,用tags分類,移除分類,或退訂,相當方便,缺點是沒有大量修改的功能,但願將來能夠改進。
Tags:
主工具列的tags下,次工具列只有feeds,stories兩個選擇,兩者功用差不多,只是對象不同,在feeds下,可以列出自己的、朋友的或所有人的tags,找出同性質的網站,並可按下"+Rojo"直接進行訂閱,在stories下,找出的則是RSS文摘。
Shared & Contacts:
主工具列中的Shared,必須先設好Contacts(連絡清單)才有作用,假如你在前面的Wizard設定中沒輸入親朋好友的Email,補償機會來了,按下Contacts,次工具列的Brower,Add,Manage,Find讓你充份掌握連絡清單動態,同樣可對連絡人加入tags,tags無處不在,似乎成了Web2.0時代的技術標竿。坦白說,我自己也沒試過Shared功能,想Share文摘,Contacts內的親朋好友們至少要有Rojo ID,我沒認識這樣的人。
Saved:
這也是非常好用的功能,它的三個子項目一看就知道做什麼用的,
Stories I've Flaged,列出曾被按下旗子標記的文摘,再按一次就是取消Flag,
Stories I've Shared,列出曾被分享的文摘,文摘本身當然沒什麼好分享,重點在於分享時可以加入你的個人評論,這才有意思,
Stories I've Read,真正點擊看過的文摘才會列在這地方,大部份文摘往往只是匆匆一瞥,這類文摘不會列進去,親手點進該連結的才是感興趣的內容。
Explore:
用目錄分類方式,提供建議的RSS訂閱,這功能我沒什麼興趣,外文能力強的倒可以試試。
以上描述的功能已涵蓋Rojo的絕大部份服務,其餘細節,就留待有大家自行測試,善用RSS,可以避免迷失在浩瀚的資訊之海中,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效益,這兒介紹的雖是Rojo,同樣的原理也可以套用在Bloglines等其他類似網站中,相較於Rojo,Bloglines的社會性功能更強,穩定性佳,頗值得一試。
雖然可透過OPML檔匯出匯入達到訂閱同步,對於使用電腦超過兩部以上的電腦遊牧民族而言仍嫌不足,在甲機器閱讀過的內容,乙機器並不知情,仍判別為"未閱讀",假如訂閱的feeds不多倒也罷了,否則不斷重複判別是否出新文章也很傷腦筋,要解決這問題,唯有透過RSS訂閱網站。早些日子就想介紹RSS訂閱網站,因為發現不懂何謂RSS的人其實很多,麻煩的是該介紹哪個較好,試過Bloglines,Newsgator,Rojo三者,Bloglines較早現身江湖,用的人最多,具有多國語言介面,含繁體中文,不過翻譯得很抱歉,用原文介面反而較容易看懂,Newsgator美觀清爽,也是不錯的選擇,就差在商業氣息重了些,Rojo算是小老弟,大量採用新一代網站常見的AJAX,以及類似GMail般的label,tags等標示,後勢看好,缺點是label,tag等標記不能用中文,不然會產生亂碼,連刪除都成問題。正在猶疑不定時,昨天Google Reader突然冒出,想不到Google也插手RSS訂閱的領域,對以上網站肯定形成不小威脅,Google Reader很炫,但並不完美,嚴重缺乏社會性功能,憑Google的實力,修正這些問題指日可待,現在仍只是個有趣的玩具,實用性有限。最後決定介紹Rojo吧!
首要動作,先透過簡單程序取得帳號,登入Rojo,最上方的橫列是主工具列,有My feeds,Tags,Shared,Saved,Contacts,Explore六大項目,點選主工具列中的任一項,在左上角Rojo標記下,有次工具列,讓我們分別試試:
My feeds:
按下My feeds,這是RSS訂閱最主要的功能,次工具列有Read,Manage,Add,Wizard,在Read狀態下,會列出訂閱的最新內容,Rojo將訂閱的頻道稱為feeds,feeds提供的內容(就是新文章標題、摘要等)稱為Stories,尚未訂閱任何feeds前,應該沒有東西,在新增feeds前,先按下Wizard作基本設定,Wizard設定的第一頁中,請填入你所擁有的blog網址,第二頁及第三頁有許多分類,勾選後,Rojo會自動幫你訂閱相關網站,建議都不要勾,第四頁輸入親朋好友的Email,用逗點分隔,以便將來分享RSS摘要...。
按下Add以新增feeds,在主視窗Add a Feed下,有import及export,供匯出匯入OPML檔,下方則可以輸入訂閱的網站網址,設定好tags,按下Add feed,順利的話,Rojo會挖出該網址下的RSS檔案,加入訂閱清單中。除此之外,更方便的作法是按下右上角的My Account Settings,個人設定頁左方有個Bookmarklets連結,點擊後,主視窗有Rojo:Add,Rojo:share兩個連結,拉到書籤列或加入書籤中,往後瀏覽到某個不錯的網站,想加入RSS訂閱時,只要點擊書籤列的Rojo:Add就成了。
回到Read部份,左側會按照你訂閱RSS Feeds時輸入的tags自動分類,當然一個feeds可以有數個不同的tags,這是它優於資料夾管理之處,點擊tag,主視窗顯示屬於該tag的RSS文摘,Show Unread Only與Show Read and Unread互相切換是否顯示舊文,Expand all與Collapse All切換是否展開標題內容,展開後stories下面可以自行設定tags,方便歸檔管理,每篇文摘後有三個小圖案,點擊旗子圖記,提昇該文摘重要性,屬於快速歸類的方式,信封圖記則是將文摘轉寄給朋友,閃電圖記代表分享,設為分享的文摘才能讓通訊清單(Contacts)中的朋友們見到。因為我們不見得每個文摘都有興趣,所以看完後,記得按下左側Mark All Feeds Read,免得下次這些不感興趣的文摘還是設定在"未閱讀"。
按下Manage,進入feeds管理,這裡讓你設定所訂閱的feeds,用tags分類,移除分類,或退訂,相當方便,缺點是沒有大量修改的功能,但願將來能夠改進。
Tags:
主工具列的tags下,次工具列只有feeds,stories兩個選擇,兩者功用差不多,只是對象不同,在feeds下,可以列出自己的、朋友的或所有人的tags,找出同性質的網站,並可按下"+Rojo"直接進行訂閱,在stories下,找出的則是RSS文摘。
Shared & Contacts:
主工具列中的Shared,必須先設好Contacts(連絡清單)才有作用,假如你在前面的Wizard設定中沒輸入親朋好友的Email,補償機會來了,按下Contacts,次工具列的Brower,Add,Manage,Find讓你充份掌握連絡清單動態,同樣可對連絡人加入tags,tags無處不在,似乎成了Web2.0時代的技術標竿。坦白說,我自己也沒試過Shared功能,想Share文摘,Contacts內的親朋好友們至少要有Rojo ID,我沒認識這樣的人。
Saved:
這也是非常好用的功能,它的三個子項目一看就知道做什麼用的,
Stories I've Flaged,列出曾被按下旗子標記的文摘,再按一次就是取消Flag,
Stories I've Shared,列出曾被分享的文摘,文摘本身當然沒什麼好分享,重點在於分享時可以加入你的個人評論,這才有意思,
Stories I've Read,真正點擊看過的文摘才會列在這地方,大部份文摘往往只是匆匆一瞥,這類文摘不會列進去,親手點進該連結的才是感興趣的內容。
Explore:
用目錄分類方式,提供建議的RSS訂閱,這功能我沒什麼興趣,外文能力強的倒可以試試。
以上描述的功能已涵蓋Rojo的絕大部份服務,其餘細節,就留待有大家自行測試,善用RSS,可以避免迷失在浩瀚的資訊之海中,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效益,這兒介紹的雖是Rojo,同樣的原理也可以套用在Bloglines等其他類似網站中,相較於Rojo,Bloglines的社會性功能更強,穩定性佳,頗值得一試。
Wednesday, October 05, 2005
未婚妻的漫長等待 -- 等待果真令人不耐
這部片子很奇怪,在我常去的百視達分店中,居然只有一套,而且每次去都租不到,一氣之下,乾脆掏腰包買回來,如果不是尚皮耶居內導演的電影,我不會有這麼大的興趣。很可惜,這一部的成就並沒有超越"愛蜜莉的異想世界",導演很明顯的想藉由戰火下的小人物控訴戰爭的荒謬與無情,就這方面,很難不跟羅貝多.貝里尼的"美麗人生"做比較,看過這兩部電影,孰優孰劣應心知肚明。
取名為"未婚妻的漫長等待",實際上等待的是觀眾,"未婚妻"倒是不斷主動出擊,比她請的"世界最屌的偵探"還積極,在"尋夫"過程不斷地遇上挫折,雖然片中提到兩人青梅竹馬的感情,畢竟觀眾並非當事人,無法體會女主角的焦躁心情,以及那愈挫愈勇的毅力,就在線索斷了再接,接了再斷,不斷重複的過程裡,磨掉觀影者的耐性,戰爭的主題逐漸淡出,只剩下一個死心眼的女孩,"等待"著結局是找到人呢?還是放棄,蠻無聊的。
本片的色調是另一個敗筆,從頭到尾偏黃,營造出既復古又輕鬆的感覺,但過度玩弄色彩的下場,令人感覺十分不真實,偏偏本片探討的主題十分嚴肅,因此顯得不太搭調,又不是像愛蜜莉的異想世界或奪命解碼這類的奇幻影片,不需將顏色做得這麼花俏吧!女主角心有奇想時,常伴隨一段跑馬燈似的動畫,挺有趣的,但手法不脫愛蜜莉異想世界的風格,顯然導演該加把勁,如果不能從劇情著手,至少也要變些新花樣,才能留住觀眾的心。
有別於好萊塢商業片,歐洲片向來勇於創新,"未婚妻的漫長等待"並非一文不值,雖然不盡人意,清新風格依舊有它可觀之處,比起一堆更加沈悶的電影,這部算是不錯的,喜好歐洲電影風格者不應錯過。
取名為"未婚妻的漫長等待",實際上等待的是觀眾,"未婚妻"倒是不斷主動出擊,比她請的"世界最屌的偵探"還積極,在"尋夫"過程不斷地遇上挫折,雖然片中提到兩人青梅竹馬的感情,畢竟觀眾並非當事人,無法體會女主角的焦躁心情,以及那愈挫愈勇的毅力,就在線索斷了再接,接了再斷,不斷重複的過程裡,磨掉觀影者的耐性,戰爭的主題逐漸淡出,只剩下一個死心眼的女孩,"等待"著結局是找到人呢?還是放棄,蠻無聊的。
本片的色調是另一個敗筆,從頭到尾偏黃,營造出既復古又輕鬆的感覺,但過度玩弄色彩的下場,令人感覺十分不真實,偏偏本片探討的主題十分嚴肅,因此顯得不太搭調,又不是像愛蜜莉的異想世界或奪命解碼這類的奇幻影片,不需將顏色做得這麼花俏吧!女主角心有奇想時,常伴隨一段跑馬燈似的動畫,挺有趣的,但手法不脫愛蜜莉異想世界的風格,顯然導演該加把勁,如果不能從劇情著手,至少也要變些新花樣,才能留住觀眾的心。
有別於好萊塢商業片,歐洲片向來勇於創新,"未婚妻的漫長等待"並非一文不值,雖然不盡人意,清新風格依舊有它可觀之處,比起一堆更加沈悶的電影,這部算是不錯的,喜好歐洲電影風格者不應錯過。
meebo -- 線上版即時傳訊服務
上個世紀末,幾個以色列籍青年創立Mirabilis公司,產品只有一個 -- ICQ,主要的功能是讓網路兩端的使用者傳達即時訊息,在那個電話已十分普及的年代,大家只當它是個新奇的玩意兒,說來奇怪,文字就是有這種魅力,一來一往的訊息傳送居然短時間內席捲人心,AOL,Microsoft,Yahoo不甘示弱,紛紛推出自家即時傳訊軟體,企圖在這塊市場分杯羹,幾年爭戰,如今看似大局底定,最近Google Talk平空出現,又投下一顆震撼彈,看來這場戰爭還有得打。這些即時傳訊軟體各有各的特色,甚至還可以從中看出年齡層分佈,稍有年資的玩家多半用過ICQ,MSN Messenger則以二、三十歲左右的上班族群為主流,至於中小學生幾乎都用Yahoo Messenger,因這群生力軍剛接觸網際網路時,Yahoo!奇摩已是台灣最主要的入口網站,自然而然習於使用該網站的服務,加上Yahoo Messenger十分花俏,正好符合小朋友們愛現愛炫的心態,由於具有方便的留言功能,未來的主人翁幾乎用它取代EMail,真正的EMail只用在轉寄文章上。
meebo這個網站提供的正是即時傳訊服務,採用AJAX技術,雖然只能傳達文字訊息,但可同時登入數種不同即時傳訊,不需安裝軟體,從中讓我們看到網路應用的另一種可能,值得期待。
meebo這個網站提供的正是即時傳訊服務,採用AJAX技術,雖然只能傳達文字訊息,但可同時登入數種不同即時傳訊,不需安裝軟體,從中讓我們看到網路應用的另一種可能,值得期待。
Saturday, October 01, 2005
地獄新娘 -- 最浪漫的恐怖動畫片
提姆波頓在幾個月前剛對我們展示過洋溢著明亮歡樂與童話奇想的"巧克力工廠",現在又推出陰森詭異的黑色動畫片 -- 地獄新娘,唯一的共同點:看完後發自內心的滿足。我想,這正是觀眾進電影院最大的目的吧,只有像提姆波頓這麼優秀的導演才能如此精準地直擊觀眾的心靈。
或許亡者的世界比在世時更美好,不然為什麼只有活人進去,不見死人出來...提姆波頓在這部片中如此顛覆我們既有的觀念,活人的世界裡,整齊、單調、陰沈、壓抑,禮教與階級讓觀眾共同感受男主角幾乎喘不過氣的悲哀,導至在重要的婚禮綵排,眾目睽睽下一再犯錯,地獄新娘的出現,將他帶進死者的世界,反而死者世界生氣蓬勃,雖然大家長相可怖,卻充滿歡樂,地獄新娘愛恨分明的個性和男主角的結婚對象更是顯明的對比。幾段採用歌舞片方式的敘事風格在巧克力工廠也出現過,熱鬧趣味兼具,既復古又創新,難道提姆波頓對歌舞片有特殊偏好?
這部片最大的缺點 --- 太短了,雖然可以感覺故事完整地進入尾聲,但不免有些缺憾,這麼精彩的動畫,多看幾次也值得,在電視上看到幕後花絮,原來並非3D電腦動畫,而是採用粘土模型,設定好動作,調整場景亮度,一格一格拍攝下來,技術上或許比不過電腦動畫影片,但工程之浩大猶有過之,影像質感好極了,尤其地獄新娘在森林裡背著月光,衣衫飄拂,氣氛美麗又妖異,恐怕任何電腦動畫也模擬不出來,誇張的造型,明白表達該人物的性格。不排斥電影動畫的人,都不應錯過這部好片子。
或許亡者的世界比在世時更美好,不然為什麼只有活人進去,不見死人出來...提姆波頓在這部片中如此顛覆我們既有的觀念,活人的世界裡,整齊、單調、陰沈、壓抑,禮教與階級讓觀眾共同感受男主角幾乎喘不過氣的悲哀,導至在重要的婚禮綵排,眾目睽睽下一再犯錯,地獄新娘的出現,將他帶進死者的世界,反而死者世界生氣蓬勃,雖然大家長相可怖,卻充滿歡樂,地獄新娘愛恨分明的個性和男主角的結婚對象更是顯明的對比。幾段採用歌舞片方式的敘事風格在巧克力工廠也出現過,熱鬧趣味兼具,既復古又創新,難道提姆波頓對歌舞片有特殊偏好?
這部片最大的缺點 --- 太短了,雖然可以感覺故事完整地進入尾聲,但不免有些缺憾,這麼精彩的動畫,多看幾次也值得,在電視上看到幕後花絮,原來並非3D電腦動畫,而是採用粘土模型,設定好動作,調整場景亮度,一格一格拍攝下來,技術上或許比不過電腦動畫影片,但工程之浩大猶有過之,影像質感好極了,尤其地獄新娘在森林裡背著月光,衣衫飄拂,氣氛美麗又妖異,恐怕任何電腦動畫也模擬不出來,誇張的造型,明白表達該人物的性格。不排斥電影動畫的人,都不應錯過這部好片子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