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對作業系統的偏好,很喜歡嚐試比較不同電腦系統的操作感覺與設計哲學。
最早接觸Linux是從Slackware開始的,用一堆磁片安裝在386的機器上,裝好後除了用來學幾個UNIX的指令外,沒什麼用處,隨著電腦科技的進步,Slackware環境下加入XWindow,外掛中文,設定既繁瑣又無趣。後來Redhat出現了,加上當時著名的CLE套件,讓中文有了初步解決方案,才勉強能在桌面辦點正事,Redhat一系列用下來,到了Redhat 9,該公司決定以商業版的Redhat與社群版的Fedora齊頭並進,可以體會做為Linux商業公司的艱難,仍一本初衷地支持Fedora,最近Fedora Core 5終於現身,第一時間下載安裝試用,心中不再是喜悅,而是失望,失望的原因,在於很難不拿它與異軍突起的Ubuntu做比較。
商業公司發行的Linux版本如Redhat、Novell,同採RPM包裝,由於自由軟體社群膨脹得太快,導致這些版本有了共同的特色--肥大,從安裝到執行均遲緩異常,假如選擇安裝全部套件(大部份的電腦書皆教人這麼做),除非電腦效能相當優秀,否則絕對慘不忍睹,根本無法與WinXP相比,幸而Linux發行版本眾多,其中Debian秉持小即是美的哲學,Ubuntu繼承這個概念,進一步發揚,讓精巧的系統也具有高度整合、簡單易用的特性,只要網路通暢,需要什麼套件用aptitude下載,既擁有Linux的穩定,又能輕易取得眾多自由軟體社群的成果。
在FC5這個版本裡,scim輸入法取代極不穩定的iiimf,scim評價不錯,我卻怎麼也用不慣,在行列三十輸入法下有個大問題 -- 自動送字,本來自動送字是好事,可以減少按鍵數,但對於被制約已久的習慣卻是一大挑戰,習慣中送字必須按空白鍵,於是,在scim下打字會出現一堆空白,假如真要拿來辦正事,換成gcin比較好,至少用法合乎國人習慣。
版權問題是FC5與前幾個版本共有的缺點,為了迴避版權問題,mp3、DVD等都不能播放,得自己想辦法找相對應的套件安裝,Gnome2.14與KDE3.5都不錯,裡面所有的套件也很新,在release note中看到許許多多的改進,實際用起來的感覺卻和前一版差異不大,加上fc5的"擴充"套件並不齊全,除非很喜歡自行compile(這又是另一個煩人的問題),不然過陣子再用吧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