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April 21, 2006

Google Calendar -- Apple遺漏的,Google做到了

Google Calendar
去年秋到今年春天為止,Google 密集推出眾多的服務,原以為接下來成長將逐步趨緩,想不到最近冒出個Google Calendar,毫無疑問,Google Calendar將和GMail成為大眾喜愛的網路服務,套用大量AJAX技術的使用者介面提供優質的使用環境,類似AppleiCal的配色風格令人眼前一亮,為此,特地做了份教學資料,歡迎參考。

Wednesday, April 19, 2006

鳥葬之山 -- 歡迎來到夢境與現實交錯的世界

夢枕貘是日本傑出的奇幻小說家,諸如陰陽師系列、沙門空海等,文體飄逸中帶著空靈的味道,作者成功地藉由書中人物闡述自己的人生觀與哲學體驗,令人回味再三。而新作"鳥葬之山",則是脫下談玄說理的外衣,全力營造詭異玄奧世界的精彩作品。

全書由八個短篇故事組成,彼此互不相干,文字的魅力在這裡完全展現,幾句簡短的詞語馬上讓讀者猶如墜入深沈的夢境,一個個光怪陸離的荒誕夢境,你明知那是夢,卻無法醒轉,只能隨著作者的引導一步步走向安排好的結局,別管劇情邏輯,文意結構,在夢中,這些都沒有意義,你可以是遠赴西藏的旅者、荒無人煙的深山溪流釣客、誤闖陷阱的迷途人、死亡多年的吸血鬼...或恐怖、或悲傷,夢是生命的另一面鏡子,它釋放心底最深的意念。"鳥葬之山"就是一部這麼奇特的小說,沒有正邪對立,沒有善惡分明,甚至...沒有完整的故事描述,但它就是有魔力,讓你沈迷其中。

Tuesday, April 18, 2006

天使與魔鬼

丹布朗的新作--天使與魔鬼,以劇情時代區分,這一部歸為達文西密碼的前傳, 發生在羅浮宮殺人事件的前一年。

書中,丹布朗的化身羅伯‧蘭登從介入CERN的反物質竊案為導火線,帶領我們進入宗教符號學的神祕世界,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古老的宗教信仰,幽深的地底巨型粒子加速器,肅穆的羅馬梵蒂崗,在作者生花妙筆中躍然眼前。

丹布朗的小說得享盛名並非偶然,書中處處呈現作者的博學與資料蒐集的完整,簡短的章節預留精彩的伏筆,令人不忍釋卷。"天使與魔鬼",象徵人與事物的兩面性,不同於達文西密碼的處處謎題,這部小說情節較為單純,裡面有許多的對比,以呼應書名,如果以為可以重溫達文西密碼那種懸疑將大失所望,因它的主題不在解密的樂趣,反像是在課堂上討論上帝與科學的衝突。

延續了幾千年的宗教信仰,肯定有值得一觀之處,作者當然不會浪費這些寶貴的資源,書中提到的基督教畫作、雕像,甚至整個梵蒂崗,都是基督教藝術的精華,連我這種無神論者也看得大開眼界,神祕的共濟會,光明會,牽扯的恩怨一夕爆發,主角必須在二十四小時內解決,緊繃得令人喘不過氣的劇情,出人意料的結局,喜愛丹布朗的讀者應該也會喜歡這部作品。

Monday, April 17, 2006

關於Ubuntu在Thinkpad的一些設定

週日晚上,終於將Mac送修了,這段日子時好時壞,令我傷透腦筋,很努力地想DIY將它修復,初步判斷硬碟是正常的,開機時可以進到OpenFirmware--一個作用類似BIOS的Forth環境,很多年前玩過Forth,現在卻幾乎派不上用場,從外接硬碟開機、清除PRAM的老招式無效,奇怪的是偶爾迴光返照讓我玩一陣,就怕壞在主機板,聽說過了保固的維修費用十分高昂,修不修又是個疑問了,可惜這台真是好用。

由於Mac掛病號,我的Thinkpad R32老戰馬再披戰袍,這台是我的Ubuntu系統實驗機,幾天來發現了一些問題,也解決了部份問題,記錄如下:
  • USB外接音效卡:由於內建AC97軟體音效卡品質較差,而且耗CPU資源,接上USB外接音效卡是個好主意,剛好手邊有早期購買的Creative Soundblaster Digital Music,Ubuntu認得此一裝置,插上後即可驅動。但系統預設的音效卡仍是內建AC97,只要下set-default-soundcard #,其中"#"為音效卡的代號,內建音效卡為0,第二個音效卡為1,依此類推。
  • Ubuntu預裝的totem為totem-gstreamer,看影片的效果甚差,換成totem-xine,
    sudo apt-get install totem-xine totem-xine-firefox-plugin
    最好順便裝上win32codec
    sudo apt-get install w32codecs
    可以看較多格式的影片,另外,要做點微調,不然有時會一頓一頓的,在$HOME/.gnome2裡,將totem_config檔案中的audio.driver從auto改成esd(ubuntu預設),或是目前選擇的音效管理程式,可有效解決影片不流暢問題。
  • Thinkpad的特殊按鍵OSD顯示:由於Ubuntu的核心已啟動NVRAM,重編核心的動作可以省下,試著將它載入:modprobe nvram,用lsmod檢查是否載入成功;在/etc/modules裡新增一行,內容為nvram,接著將自己加入nvram群組:sudo adduser your_name nvram,安裝tpb套件:sudo apt-get install tpb,視需要改寫設定:sudo vi /etc/tpbrc,重新開機即可使用。
  • Modem: 平日上網完全走ethernet,週日回老家時才發現預設情況下沒有驅動內建modem,驅動modem必須裝上sl-modem-daemon:
    sudo apt-get install sl-modem-daemon
    ,裝好後自動產生/dev/ttySL0,連結到/dev/modem,修改/etc/default/sl-modem-daemon設定檔,將SL_MODEMD_COUNTRY設為TAIWAN,再用內建網路管理程式建立撥號連線。
  • ACPI:Ubuntu核心已內建ACPI支援,剩下的是如何啟動它,ACPI設定在KDE控制中心可以找到,但為了控制ACPI裝上KDE太小題大作,其實修改/etc/default/acpi-support就夠了。至少以下幾個設定必須更改
    ACPI_SLEEP=true
    ACPI_HIBERNATE=true
    ACPI_SLEEP_MODE=mem
    MODULES="e1000 ipw2100"
    POST_VIDEO=true
    HIBERNATE_MODE=platform
    重開機後,不但可以suspend to ram(Fn+F4),也可以suspend to disk(Fn+F12)

以上有些原屬Windows下特有的功能,"終於"也出現在Linux系統上,實在令人歡欣鼓舞。不過並不是每台Notebook都能這樣玩,在Notebook中,我特別偏好IBM的Thinkpad,價格合理,非主流系統對它的支援亦相當不錯。但下一部機器還是Thinkpad嗎?很難說。IBM將Thinkpad部門賣給聯想集團後,Thinkpad不曉得還是不是原來的Thinkpad?

Tuesday, April 11, 2006

短文排版的正確技巧

短文排版的正確技巧,這是教學講義,也是PBwiki的自我練習。

PBwiki -- 優良的wiki入門平台

pbwiki
相較市面上多不勝數的blog service provider,wiki 這個同樣具有指標意義的網路服務似乎沈寂多了,做為線上書寫、發表平台, wiki 與 blog 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, blog 一如其名 -- 網誌,強調興之所至隨時可寫,隨意可記,上下文之間無明顯關連,以時間為索引,部份 blog 加入個人分類,強化站內文章的關連性。

wiki 的寫作則是主題式的,擬定大綱,透過 wiki 語法產生站內、站外連結,以及各種段落格式,不需懂得複雜的 HTML 語法,就能輕鬆產生一個專題網站,原始的 wiki 人人皆可修改,系統以版本控制做為防止惡意破壞的手段,版本控制也能讓作者更放心地書寫,因為隨時有反悔的機會,可以回復到先前任一個儲存的版本。

PBwiki是最近發現的 wiki service provider ,不同於傳統 wiki ,它需要申請帳號登入,因此可以設定 wiki 是否要公開,要做私人記載也很適合,試用後,中文沒問題,缺點是字小了些,本來可以透過修改 CSS 樣式表解決,但是這個功能必須付費用戶才能享有,免費用戶只有 10MB 儲存空間,這個問題不大,配合 Flickr 之類允許站外連結的相簿網站, 10MB 足可撐一段時日;可選用的樣式只有3種,還少了流量分析等等一堆功能,果然一分錢一分貨啊!

Monday, April 10, 2006

更加好用的Google Toolbar

在眾多提供網路服務的公司中,Google屬於對非IE用戶相當友善的異類,官方網站甚至有專門為Mozilla Firefox開發外掛的專區,裡面最好用的非Google Toolbar莫屬,最近Google Toolbar改版了,與Google的服務更加緊密結合。

以前裝Google Toolbar泰半為了它的即時翻譯功能,新版更加入安全瀏覽(源自Google Safe Browsing),協助判斷是否連上詐騙網站,輸入文字自動補齊(Google Suggest,假如裝的是中文版Google Toolbar,這個功能不會啟動),所以裝上新版Google Toolbar後,以上兩個外掛都可以拿掉了,以GMail傳送郵件(前提是必須有GMail帳號),可以設定搜尋結果是否另開新標籤頁,以及具有三種不同的版面配置選項供選擇,增加不少使用彈性,最大的革新是具有"訂閱"按鈕,方便訂閱RSS,訂閱的內容有Google個人首頁、Bloglines、My Yahoo...等幾種選擇,這個功能對Google個人首頁最為有利,一般的RSS彙集網站幾乎都有Bookmarklet,透過bookmarklet即可以快速訂閱RSS,唯獨Google個人首頁沒有,減低許多人的使用意願,新版Google Toolbar顯然有拉抬自家產品的意味,但Google還算是很有良心,要訂閱到其它家的RSS Reader也可以。

大約相近時刻,Google Talk也改版了,多了個人圖記(avatar),加強與Gmail的整合,淡雅樸素的chat theme,程式依然精簡穩定,有使用的人可以放心升級。

Sunday, April 09, 2006

Pandora的音樂分享

先前的文章介紹過Pandora這個獨特的網路音樂點播網站,簡單的說,它允許使用者輸入關鍵字(如樂團名、歌手名、曲名...),產生個人電台,網站自動將相近風格的曲子以串流方式一首接一首送到耳邊,我們所擁有的權力是對這些歌曲投票--選擇喜歡或不喜歡,投票的目的是讓網站判斷聽者喜歡的音樂類型,做為接下來播送的參考,或是加入最愛清單(Your Favorities),喜愛的歌曲可以直接連到iTunes商店購買單曲,或是連到Amaron購買專輯,以及大家最愛的--分享。

當時的Pandora網站除了優秀的Flash播送介面外,其它均很陽春,隔了幾個月,看起來還是一樣精簡,但似乎有點不一樣,至少FAQ多了許多內容,尤其在"分享"這方面,提供幾個堪稱極為實用的功能。在FAQ的Linking to Pandora這個主題中,提供三種方式讓個人網站或blog連到Pandora的個人電台。
  • 方法一:依歌手或曲名產生連結

    <a target=pandora href="http://www.pandora.com/?searchFilter=artist&search=AAAA">AAAA Radio</a>將AAAA改成歌手名。

    <a target=pandora href="http://www.pandora.com/?searchFilter=song&search=YYYY">YYYY Radio</a>將YYYY改成曲名。

  • 方法二:產生內嵌HTML碼,有兩種選擇--依最愛清單(終於派上用場了)或依個人電台列表,選好滿意的CSS樣式,將產生的HTML碼擺進網誌中,看起來蠻酷的。

  • 方法三:假如想要讓更多人知道Pandora這個網站,在個人網站裡放張貼紙做友情連結是不錯的主意,這兒有許多大小不一的貼紙可用。


以上是針對擁有個人網站或網誌的人,假如不想這麼麻煩,用RSS訂閱已綽綽有餘,在最愛清單(Your Favorities)已提供RSS訂閱,若要更完整的RSS訂閱列表,請到這裡,可以訂閱個人或網站評價最高的歌曲、歌手等。

幾個月的時間,Pandora已從介面精簡、音質不錯的音樂串流網站擴展為近似Web2.0的強大社群分享機能,在眾多線上電台裡走出一條新路來,前景令人期待,目前站上音樂只有西洋流行類,完全不提供古典音樂,殊為可惜。

Thursday, April 06, 2006

Boot Camp -- 早該隨Intel Mac出現的軟體

玩Mac的人幾乎都有共同的痛--遊戲太少,關於這點,連我那才上小一的兒子也感受到,Apple的機器確實很棒,從時尚的外觀到整體品質皆令人印象深刻,MacOSX更是作業系統中的精品,這麼好的平台,就因為使用者不夠多,影響遊戲廠商的開發意願,幸好今年開始情況逐漸改變,架構在Intel CPU上的iMac終於出現,當時有人重金懸賞高手提出將Windows XP安裝在iMac的方法,果然重賞下必有勇夫,真有人領得這筆獎賞,雖然方法有些繁複,至少證明Mac OS X與Windows XP的雙重開機已是可行方案,不同於過去以Virtual PC模擬Windows時的緩慢,現在這種安裝方式可是原生(Native)的。

Apple終於聽見它的fans們的心聲,推出Boot Camp,這支程式的用處就是達成上述駭客手段,但用法簡單多了,由於來自Apple,具有官方保證,使用上多了份心安,只要擁有一部Intel架構的Mac,系統更新到10.4.6,Firmware更新到最新版,10GB以上的硬碟空間,正版的Windows XP SP2(Home或Professional均可),就可以利用這支程式做出雙重開機的系統,目前Boot Camp還在公測階段,據聞將列入下一版的OSX中。打不過就合作,果然商場如戰場,一部機器兼具兩種系統之長,實為消費者之福。原本心中十分想買部PowerPC的末代iBook,看了這則新聞,當下斷了念頭,還是多存點錢買Intel架構的iBook吧!

Apple釋出Boot Camp的消息一出,股價馬上翻了兩翻,其實我最想要的是可裝在任一部PC的Mac OSX,如果Apple放出這個產品,恐怕股價更是一飛沖天,不過這麼一來得和微軟正面對決,而且影響到自身的硬體銷售,不見得是真正的利多,短期間,Apple的"鎖國政策"大概還不會變。

Wednesday, April 05, 2006

冰原歷險記2 -- 冰河溶解時的友情、信任與愛情

iceage2
清明節前夕,前往台南國賓戲院欣賞"冰原歷險記2",在台南,電影人口不比台北,除非遇上熱門大片,售票口通常冷冷清清,尤其是假日更是如此... 這回買到A廳的票,A廳應該是國賓最大的,沒想到竟然爆滿,動畫片好像沒這麼"熱",可能拜清明節放假之賜,"孝子孝女"們紛紛帶子女前來放鬆心情,讓電影院小撈一筆。

冰原歷險記2與前作水準相當,配色及動畫更為進步,雖然主角配角都是些冰河時期的動物,虛擬動物彼此間的互動模式,套到真人身上也適用,簡單的說,這是一部描寫友情、信任以及愛的故事,在偏硬的主軸穿插許多插科打諢的橋段,讓劇情不致流於枯燥,當然無厘頭松鼠及樹懶只是陪襯,主體故事十分完整,假如喜歡前一個作品,這一部肯定也值得花上250元進電影院欣賞。

雖然DVD音質畫質都很優秀,還是遠遠不及電影院的聲光效果,不是只有特效豐富的影片才適合電影院播放,漆黑的電影院中,眾人屏息凝神專注地看著巨大的螢幕,就算劇情片也有加分效果,可以更快溶入劇情中,由於專注,好片子特別彰顯其好,爛片之爛亦無所遁形,真有喜歡的片子,還是進電影院吧!

Tuesday, April 04, 2006

Google Romance -- Google的愚人節玩笑

Google大概是眾多著名大公司中最少銅臭味的,它的年輕朝氣也反映在公司行事風格裡,每年的愚人節總有些挖空心思的搞笑橋段,今年的愚人節玩笑則是Google Romance,別看它寫得煞有其事,"Take the tour"時心癢難熬,還以為Google準備當起曠男怨女的牽線紅娘,等按下"Post your Google Romance profile"時就真相大白了。

Monday, April 03, 2006

組裝電腦後,光碟無法開機的問題

好久沒組裝電腦,最近一次在去年年中,組裝AMD64等級的"新"機種,自問在組裝電腦方面早已駕輕就熟,來來去去不就那幾套組件,挑選想要的組合,一一裝起來就得了。想不到今天出了個trouble,心中暗叫慚愧。

這是別處室利用公務經費零頭購買的一批組件,這堆組件並不足以裝出一部電腦,對方不管那麼多,一股腦兒推給我想辦法,我自己也很好奇,沒裝過LGA775的機器,感覺很新鮮,LGA775的CPU插座與傳統正好相反,針腳長在主機板上,"洞"則在CPU,不曉得有什麼好處?原廠風扇也完全不同,不是用卡榫,而是四個角落"釘"在主機板上,最好先釘上固定再將主機板鎖在機殼,不然只能死命壓下,深怕把主機板壓壞了。

除了風扇外,其它和以前組裝電腦的動作沒兩樣,該插哪邊就插那邊,開機,一切順利,準備用光碟機啟動以安裝作業系統,發現怎麼也無法光碟開機,明明BIOS裡已設定好開機順序,努力地在BIOS設定中調啊調,調了老半天完全沒辦法,無奈之下拿起說明書找尋蛛絲馬跡,在裡面找到一行小字,寫著光碟機必須接在IDE1(板上有三組IDE插槽),其它兩組與SATA都是由板子上的RAID掌控,換好排線,果然能光碟開機了,下一步,竟然告訴我找不到硬碟,這個硬碟是PATA,把它接在IDE2,主機板上的RAID Utililty能看得見它,卻無法使用,因為硬碟只有一顆...試了幾種方式,最後用最蠢的方式解決 -- 將光碟、硬碟同接在一條排線上,總算可以正常使用。

這種接法有個大缺點,IDE排線雖然可以同接兩個設備,光碟硬碟接在一條線卻會影響效能,而且排線距離相當短,設備得靠得很近才接得起來,如果要避開這些麻煩,還是順應時代潮流,換SATA硬碟吧!

Sunday, April 02, 2006

Ubuntu下之GTK1中文設置

gtk
就使用者介面而言,與GTK2相比,GTK1簡直像未完成品,畫面粗糙,設定繁複,自從改玩ubuntu,正以為將永遠與GTK1分道揚鑣,奈何GTK1時代有些軟體實在不錯,偏偏發展進入停滯期,或不再繼續改版,如xmms,類似軟體在GTK2下也有,由於研發時日尚淺,功能不足,還未成氣候,今天試了幾套軟體--xmms,vlc,gmplayer,介面均採用GTK1函式庫製作,粗大的字型與GTK2十分不協調,XMMS最慘,選單全是亂碼。幸好以前玩Fedora的經驗派上用場,改改gtkrc設定即可。

我的作法是將/etc/gtk/gtkrc.zh_TW複製為/etc/gtk/gtkrc.zh_TW.utf-8(以系統預設locale決定),修改gtkrc.zh_TW.utf-8內容如下,

style "gtk-default-zh-tw" {
fontset =
"-adobe-helvetica-medium-r-normal--12-*-*-*-*-*-iso8859-1,-arphic-ar pl new sung-medium-r-normal--12-*-*-*-*-*-big5-0"
}
class "GtkWidget" style "gtk-default-zh-tw"

在這裡我用螢火飛新宋體作為big5字型輸出,利用它內嵌點陣字特點讓字體看來整齊美觀,改好後重新啟動GTK1程式,這裡改的是選單介面,至於xmms的playlist等需於程式中另行設定。

文泉驛 --- 開彼源兮,斯流永繼

WenQuanYi
早期電腦系統受限於硬體能力不足,可用字體少,幾乎都是點陣字,點陣字顯示在螢幕還不錯,一旦放大,白紙黑字列印出來則慘不忍睹,簡直像狗啃過似的...幸而軟硬體科技一日千里,向量字終於站上主流,這些數學公式算出來的筆劃不管怎麼放大縮小依舊平滑美觀,

向量字表現在高解析度印表機的列印成果令人十分滿意,低解析的螢幕顯示則透過柔邊渲染減少小字的筆劃擁擠。Windows XP下有Clear Type技術,新一代的Linux distribution也都有反鋸齒功能,有些甚至內建autohint,不用自行comple fontconfig、xft,Mac OSX更將反鋸齒發揚光大,螢幕上的文字猶如印在紙上的文件,彷彿透出油墨的香氣,漂亮極了。

但缺點正隱藏其中,由於中文字筆劃太多,柔邊後的文字反而不易辨識,字級小到一個程度即糊成一團,關閉柔邊效果,螢幕字型只有三個字能形容--醜斃了。因此,Windows內建的細明體、新細明體本身包含點陣字,增加螢幕上的可讀性,Linux下則有螢火飛先生憑手工獨力製作的新宋體,點陣字看似反潮流,實則乃不得不然的妥協,長時間盯著螢幕,清晰銳利的筆劃看起來舒服多了。

無意間發現大陸的文泉驛自由字體計劃,目的在創造一套高品質的中日韓共同點陣字庫,有BDF、PCF格式,亦提供RPM包裝,這套字體並非內嵌點陣字,它本身就是純粹的點陣字,採UTF-8編碼的Linux Distribution都可以使用,包含粗體,一舉解決某些系統無法顯示粗體的麻煩,搭配的英文字體甚為美觀清楚,蠻類似Windows下之Tahoma,這點很值得國內字體廠商借鏡,市面上看得到的電腦中文字體不算少,每套搭配的英文字幾乎都很難看,不知是什麼原因。

這幾天試著將它安裝在ubuntu、fc5、suse10,做為螢幕顯示的字型,文泉驛的表現令人相當滿意,清楚漂亮的文字,好像連系統的質感也提升了,加上點陣字對系統負荷小,的確是很好的選擇。